耐久性防静电地面接地连接装置及其铺设方法与流程

发布时间: 2024-12-15 15:41:30 作者: 机房静电接地

  本发明涉及电子科技技术领域,特别涉及防静电技术领域,具体是指一种耐久性防静电地面接地连接装置及其铺设方法。

  在电子半导体器件,电子计算机,电子通讯设备、集成电路等微电子工业领域、易燃易爆品的仓储和生产车间、高级试验室、服务器机房、配电房等特殊esd安全防护工作场所,为减少或消除静电危害,均需在地面铺设防静电橡胶,防静电pvc地板,防静电树脂贴面块或防静电卷材等的防静电材料来控制静电过多的产生。同时,一定要做好对应的有效接地,保证静电快速安全可靠泄放,避免因静电泄放危害产品,避免因静电火花的产生造成燃爆等危及到生命和财产安全。

  如图1及图2所示,目前,在防静电橡胶/防静电pvc地板1的防护材料铺设时,一般会用铜箔导静电接地网2(参见《gb50944-2013防静电工程项目施工与质量检验收取规范》)。

  接地铜箔2和接地线端子的压接连接方式有两种,一种是隐藏压接点方式,如图2所示,即将接地铜箔2卷住接地端子后再压合平整,再用胶带将压合点固定在地面上或者台面上,然后再用防静电材料1铺盖住压合点。另一种是外露压合点方式,如图3所示,即在防静电材料1上方,设置接地铜箔2和接地端子的压合点,压合点再用胶带捆绑固定,也可以在外露的压合点上设置保护线。以上两种压接方式各有利弊,但都遇到同一个问题,就是铜箔非常薄,仅在0.03mm-0.1mm之间,强度不足,造成防静电接地端子连接的压合点在施工和日后使用中,容易断裂和被损坏,造成接地无效而没办法实现静电的安全接地泄放,从而在使用的过程中存在安全隐患。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不易在长时间使用后断裂,确保接地连接,保证静电安全泄放,进而提升场所安全防护性能的耐久性防静电地面接地连接装置成为本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了上述现存技术中的缺点,提供一种不易在长时间使用后断裂,确保接地连接,保证静电安全泄放,进而提升场所安全防护性能,且铺设方式简单,施工及应用成本低廉,应用场景范围也比较广泛的耐久性防静电地面接地连接装置及其铺设方法。

  该耐久性防静电地面接地连接装置包含铺设于底板上的防静电材料层和设置于该防静电材料层与所述底板之间的导电金属网,还包括连接于所述导电金属网与接地点之间的导体编织带。

  该耐久性防静电地面接地连接装置中,所述的导体编织带的一端设置有金属连接环,该金属连接环与所述的接地点相互固定。

  该耐久性防静电地面接地连接装置中,所述的导体编织带为铜编织带,所述金属连接环为铜环,该铜环通过金属紧固件与所述的接地点固定连接。

  该耐久性防静电地面接地连接装置中,所述的铜编织带与所述的铜箔网压合,并通过胶带相互固定。

  该耐久性防静电地面接地连接装置中,所述的铜编织带与所述的铜箔网的压合位置位于所述的防静电材料层下方。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耐久性防静电地面接地连接装置的铺设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2)将导体编织带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的导电金属网,另一端固定连接接地点;

  该耐久性防静电地面接地连接装置的铺设方法中,所述的导体编织带的一端设置有金属连接环,所述的步骤(2)具体为:

  将导体编织带设置有金属连接环的一端通过该金属连接环固定连接接地点,另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的导电金属网。

  该耐久性防静电地面接地连接装置的铺设方法中,所述的导体编织带为铜编织带,所述金属连接环为铜环,所述的导电金属网为铜箔网,所述的步骤(2)具体为:

  将铜编织带设置有铜环的一端通过该铜环固定连接接地点;另一端与所述的铜箔网压合,并将铜编织带与铜箔网通过胶带相互固定。

  该耐久性防静电地面接地连接装置的铺设方法中,所述铜环与接地点的固定连接位置位于墙体上的保护线盒内,所述的铜编织带与所述的铜箔网的压合位置位于所述的防静电材料层下方。

  采用了该发明的耐久性防静电地面接地连接装置及其铺设方法,由于其利用导体编织带连接导电金属网与接地点,来提升了连接的强度,特别当导体编织带设置于需要弯折的墙角时,能够大幅度的提高常规使用的寿命,避免在长时间使用后断裂,确保有效的接地连接,保证静电安全泄放,进而提升场所安全防护性能,且本发明的耐久性防静电地面接地连接装置,其结构相对比较简单,铺设方式简便,施工及应用成本低廉,应用场景范围也相当广泛。

  请参阅图4及图5所示,为本发明的耐久性防静电地面接地连接装置的铺设结构示意图。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该耐久性防静电地面接地连接装置包含铺设于底板上的防静电材料层1以及设置于该防静电材料层1与所述底板之间的导电金属网2,还包括连接于所述导电金属网2与接地点之间的导体编织带3。其中,所述的防静电材料层1可以是防静电橡胶层、防静电pvc板材层、防静电橡塑层和防静电树脂层等。

  上述实施方式所述的耐久性防静电地面接地连接装置的铺设方法,如图6所示,包括以下步骤:

  (2)将导体编织带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的导电金属网,另一端固定连接接地点;

  在较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如图4、5所示,所述的导体编织带3的一端设置有金属连接环4,该金属连接环4与所述的接地点相互固定。

  上述较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的耐久性防静电地面接地连接装置的铺设方法中,所述的步骤(2)具体为:

  将导体编织带设置有金属连接环的一端通过该金属连接环固定连接接地点,另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的导电金属网。

  在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的导体编织带3为铜编织带3,所述金属连接环4为铜环4,该铜环4通过金属紧固件5与所述的接地点固定连接。该金属紧固件5可以包括螺丝螺母,所述铜环4通过螺丝螺母及垫片等与所述的接地点固定连接。

  在更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的导电金属网2为铜箔网2。所述的铜编织带3与所述的铜箔网2压合,并通过胶带(图中未示出)相互固定。

  上述更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的耐久性防静电地面接地连接装置的铺设方法中,所述的步骤(2)具体为:

  将铜编织带设置有铜环的一端通过该铜环固定连接接地点;另一端与所述的铜箔网压合,并将铜编织带与铜箔网通过胶带相互固定。

  在更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的铜编织带3与所述的铜箔网2的压合位置位于所述的防静电材料层1下方。所述的金属连接环4与所述的接地点的固定位置则位于墙体上的保护线需要在墙角处弯折。

  1)防静电材料1,如防/导静电橡胶,防静电pvc板材,防静电橡塑,防静电树脂,及各类防静电卷材等。

  2)铜箔2:接地用的金属铜质薄型材料,规格要求参见《gb50944-2013防静电工程项目施工与质量检验收取规范》;其他为实现接地导通的金属片也包涵在内,如铝箔等,其规格也要满足相应国家标准规范。

  3)铜编织带3:包括全铜编织线,镀锡铜编织线等良性导体,并带铜鼻子或者铝鼻子端口的软连接带/线。铜编织带与铜箔压接重叠宽度要符合《gb50944-2013防静电工程项目施工与质量检验收取规范》规定的10mm以上。

  4)铜鼻子(铜环)4:指优良导体铜或者铝等材质的鼻子线耳类接线端子。铜鼻子适用导线防静电工程项目施工与质量检验收取规范》中接地线截面积的规定要求。

  5)螺丝螺母金属垫片5:都需防锈的金属良导体紧固件,其材质为优选不锈钢304材质,也可镀锌类、铜质类等具有防锈的金属导体紧固件。

  6)胶带:泛指具有较强粘合力的,用于固定的,厚度低于1mm的薄型环保胶带。

  该发明的技术方案是先通过引入一根高强度、展开面积大的铜编织软连接带3(两头带开孔金属鼻子,简称铜编织带),将铜编织带的一部分展开与铜箔2重叠压接,用胶带固定,实现更大面积的面层接触以便增加导通性能和固定强度,然后再用防静电材料1铺盖住重叠压接面做隐蔽式固定,进一步增加铜箔2和铜编织带3压接的整体固定强度。

  另一部分外露的铜编织带3与防静电接地端子的连接:如图5所示,先在多芯接地线上的一端防静电接地端子处压接铜鼻子端子,然后将铜编织带3上的带孔金属鼻子4与防静电接地端子的带孔铜鼻子,用不锈钢螺丝螺母5和金属垫片进行紧固件连接。

  该发明技术通过在接地铜箔网与接地端子或者接地端子延伸线的连接处设置一条具有一定宽度且拥有非常良好导通性能的铜编织带、并利用铜环的高强度压接和紧固件连接方式,克服了现存技术中接地铜箔与接地端子直接连接的易断裂易损坏现象,确保了铜箔和防静电接地端子之间的稳固连接,同时实现了更大的压接面积来增加静电泄放的导通能力,进而保证防静电接地连接的安全防护持久有效。

  采用了该发明的耐久性防静电地面接地连接装置及其铺设方法,由于其利用导体编织带连接导电金属网与接地点,来提升了连接的强度,特别当导体编织带设置于需要弯折的墙角时,能够大幅度的提高常规使用的寿命,避免在长时间使用后断裂,确保有效的接地连接,保证静电安全泄放,进而提升场所安全防护性能,且本发明的耐久性防静电地面接地连接装置,其结构相对比较简单,铺设方式简便,施工及应用成本低廉,应用场景范围也相当广泛。

  在此说明书里面,本发明已参照其特定的实施例作了描述。但是,很显然仍可以作出各种修改和变换而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因此,说明书和附图应被认为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

  如您需求助技术专家,请点此查看客服电线. 金属材料表面改性技术 2. 超硬陶瓷材料制备与表面硬化 3. 规整纳米材料制备及应用研究

  1: 建筑节能 绿色建筑能耗的模拟与检测(EnergyPlus);建筑碳排放和生命周期评价;城市微气候、建筑能耗与太阳能技术的相互影响;地理信息系统(GIS)和空间回归方法用于城市建筑能耗分析;不确定性、敏感性分析和机器学习方法应用于建筑能耗分析(R);贝叶斯方法用于城市和单体建筑能源分析 2: 过

  1.复杂产品系统创新设计 2.计算机辅助产品设计及制造 3.专利布局及规避策略等方面的研究